40年来国家气象站的变化

提示:本篇资讯内容有730个文字,全文大小约为4KB文档,阅读本文大约需要2分钟

2020-04-25 08:58:56 文章来源:www.actqh.com 信息编辑:气象宣传 暂无评论 1789次阅览

  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天气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大多数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今天的天气预报似乎更加准确,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气象预报的专业效率也在不断加强。当前,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技术和硬件手段落后,向功能齐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预报系统和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转变。

  据了解,从建站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气象站在数据采集手段和观测环境方面都比较困难。由于缺乏先进的观测设备,当时的观测手段只能停留在人工观测记录的水平。”人工观测云量和能见度,人工记录温度和降雨量的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的传输只能依靠接收机,而采用莫尔斯电码广播和手读电码,这些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气象站越多,预报就越准确。据吴立斌介绍,目前,我国有143个*基准气象站、2400多个*地面观测站和4万多个自动气象站。”气象站配备了多种气象雷达和多颗气象卫星,部署在太空,形成大气监测网络。该监测网每天同时进行观测,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观测大气变化,并迅速将观测数据收集到各国*气象中心,然后传送到*各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气象观测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气象预报预报体系,包括短期预报0-6小时、中短期预报0-10天、延长期预报10-30天和月、季、年气候预报。”,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用“气象灾害预警”代替“重要天气信息”发布短期灾害性天气信息“气象灾害预警”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暴雨、大风、强降温等11类。气象台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气象图、数值预报图等产品,为预报员提供预报依据。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这就需要预报员对各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此时,预报员的理论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极为重要。”因此,当天气形势比较复杂时,或在灾害性天气到来之前,预报专家应进行天气会商,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较为可靠的预报意见,再发布*终的天气预报。”那么,我们如何得到这些丰富的天气预报和及时的天气信息呢?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只能通过预报电台获得天气预报,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只能按时收听广播。随着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与气象信息相关的短信和传真业务也随之出现。

  今天,气象部门已经建成了集电视、网站、短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天气预报预警和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可以说,人们已经不难知道当天、次日甚至整周的天气预报了。当他们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的种类和方式也在不断扩大。

  以上介绍就是“40年来国家气象站的变化”相关内容,如果您还对其他内容感兴趣,敬请关注北京东成基业气象站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由 气象宣传 编辑,如果喜欢这篇文章《40年来国家气象站的变化》:http://www.actqh.com/hy/2136.html 请保留本文链接。

上篇信息:气象站的分类与特征
下篇信息: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请发表您的评论